簡報分享|音樂報告-不同類型的音樂劇|我的簡報怎麼做

簡報內容僅供參考,請勿抄襲

在蒐集資料時,我們發現音樂劇沒有一個主要分類的依據,而每個資料來源的作者都有不同的歸納方式,針對同一齣音樂劇也都有各自的見解。經過不斷比較、分析、整理過後,我們使用了7個標籤來協助我們以”此音樂的特色”做出分類,做更深入的研究。另外,我們還提出6個國家,探討他們音樂劇的發展過程及特色。

7個標籤分別是全本音樂劇、輕鬆表演劇、點唱機音樂劇、概念音樂劇、搖滾音樂劇、嘻哈音樂劇、電影音樂劇。

你有看過音樂劇《貓》的嗎?這部音樂劇其實是由一部詩集《老負鼠的貓經》改編的。這樣的一種改編原有書籍的音樂劇,稱為「全本音樂劇」,從它的英文名稱「Book Musicals」可以清楚的看到,全本音樂劇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取材是由已有的書籍改編而成,並且因為它是由書籍改編的,所以故事情結不會太複雜,是相對簡單易懂的。其他全本音樂劇的例子還有《歌劇魅影》、 《西城故事》、《悲慘世界》。

在來是輕鬆表演劇,這種音樂劇通常服裝是比較浮誇的、氣氛也比較愉快,是一種以娛樂為主的音樂劇,因此有人把它稱為「滑稽劇」。輕鬆表演劇還有幾個特點,像是它大部分是由不相關的表演(如:歌曲、舞蹈、短劇和獨白)組成,內容經常諷刺當代人物和事件。《吉普賽 Gypsy》、《卡門 Carmen》、《Hellzapoppin》都屬於這種類型。

接下來要介紹的音樂劇最主要要說明的是歌曲的作者,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以《媽媽咪呀》這齣音樂劇來舉例,其實在《媽媽咪呀》裡的所有歌曲都是選用瑞典流行樂隊ABBA的歌,並且是先有這些歌曲,《媽媽咪呀》才利用這些歌曲編寫出音樂劇劇本。這也呼應到這頁投影片要講的主題「點唱機音樂劇」的特色,都是選擇同一個人或樂團的歌曲,並且有時候為了配合劇情會改編歌詞的內容。

接著是「概念音樂劇」,這種音樂劇都有一個明確想傳遞給觀眾的理念或想法,例如在《西城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它想表達的主要是戰後美國社會快速成長的背後,所隱藏的種種問題。其它的例子像是《毛髮 Hair》要傳達社會階層嚴重落差的議題,《芝加哥 Chicago》是是諷刺刑事司法腐敗和「明星罪犯」現象。概念音樂劇的音樂、舞蹈會受到主題影響而被框架在某些風格,並且這種音樂劇的故事情節發展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它所傳達的理念。

再來要介紹的是「搖滾音樂劇」,這種音樂劇是60年代時,《毛髮 Hair》將搖滾元素帶入音樂劇,開始出現的,在70年代非常流行,2000年後則有Elton John讓搖滾音樂劇再度流行。其它同樣也被定義為搖滾音樂劇的還有《萬世巨星》、《吉屋出租》、《媽媽咪呀》、《恐怖小店 》,都是有融合搖滾元素的音樂劇作品。

再來是「嘻哈音樂劇」,嘻哈音樂劇從90年代開始流行,在這種音樂劇終能明顯的感受到嘻哈的風格,像是節奏口技、嘻哈舞。融入了嘻哈元素的嘻哈音樂劇也有人說他是古典優雅與現代流行的結合。《漢密爾頓》、《紐約高地》、《踢踏春秋》都是著名的嘻哈音樂劇。

相信大家都有看過冰雪奇緣的電影,但你知道其實它有再音樂劇的舞台上演出嗎?這樣由電影改編成的音樂劇被稱為電影音樂劇。《獅子王》、《紅磨坊》、《修女也瘋狂》、《亞當斯一家》都是由電影改編的音樂劇。另外,有的音樂劇還會加入原本電影沒有的歌曲,讓整齣音樂劇更完整。

最後我們來統整一下前面介紹的各種音樂劇類型的重點,首先我們第一個介紹的全本音樂劇是改編自已有的書籍;輕鬆表演劇是以娛樂為主的戲劇,服裝、演員表情通常較浮誇;點唱機音樂劇的特色是都選擇一個人或一個樂團已有的歌曲;概念音樂劇有明確的理念想傳達:搖滾音樂劇和嘻哈音樂劇分別是融合了搖滾、嘻哈的元素:最後,由電影改邊的音樂劇被定義為電影音樂劇。

除了前面所講的類型,我們還發現每個國家在發展音樂劇的過程中,都會因為文化上的差異,而呈現出不同的音樂劇風格。我們整理了6個國家來做介紹,其中也包含台灣。

 英、美兩國是比較早發展音樂劇的兩個國家,分別有著「倫敦西區」與「紐約百老匯」相互呼應。英國音樂劇經常以兒童或童話故事作為題材,《瑪蒂達》、《鐵道兒童》、《巧克力冒險工廠 》都是英國製作的音樂劇;美國音樂劇則是會融入美國文化,例如:爵士、靈魂樂……等,前面有介紹到的《芝加哥》、《西城故事》、《媽媽咪呀》都是美國音樂劇的例子

從這兩張圖片可以看到,倫敦西區的建築比較有年代感,而紐約的百老匯周邊都是屬於現代風格的建築。

  法國音樂劇的發展,60、70年代以改變英美著名音樂劇為主,到了80、90年代才開始有許多原創的音樂劇出現。因為語言的關係,法語音樂劇的歌曲通常給人一種精緻華麗的感覺。《鐘樓怪人》、《搖滾莫札特》、《悲慘世界》都是法國有名的音樂劇作品。

德國音樂劇經常改編自人物傳記,而德國音樂劇的風格給人一種氣勢磅礡、恢弘大氣的感覺,並且擅長以虛實相映的角色勾畫主角的人生脈絡,在許多人物傳記中都會加入虛構的角色,增添音樂劇完整性。《莫扎特! Mozart!》、《德古拉》、《伊麗莎白》、《魯道夫》、《吸血鬼之舞》、《蝴蝶夢》是德國的著名音樂劇。

 日本的音樂劇發展主要有兩大劇團,分別是四季劇團及寶塚歌舞劇團。四季劇團以引進外國知名音樂劇為主,並將其日語化,偶爾也會有原創的作品,例如:昭和歷史三部曲(《李香蘭》、《南十字星》和《異國之丘》)。寶塚歌舞劇團都是由未婚女性所組成,分為花、月、雪、星、宙五組,另外還有不屬於任何組的專科,近幾年演出2.5次元音樂劇受到很多人的好評。知名作品有《凡爾賽玫瑰》及改編自流星花園的《花より男子》。

台灣近年來也積極發展音樂劇,但卻也面臨到許多困難,一方面是資金不夠,另一方面是台灣沒有專門為音樂劇打造的展演空間。台灣音樂劇的特色就是本土化,在音樂劇裡融入閩南語、傳統戲曲,在台灣的音樂劇是很常見的,例如融入閩南語的台灣音樂劇有《四月望雨》、《隔壁親家》,另外還有其他的《飲食男女》、《木蘭少女》、《台灣有個好來塢》

最後一樣來作重點的整理,英國倫敦西區是當地音樂劇重鎮,經常改編童話故事;美國的百老匯也相當知名,融合當地文化是美國音樂劇的特色;法國音樂劇歌詞精緻華麗;德國音樂劇風格則是氣勢磅礡,並且經常改編人物故事;日本音樂劇發展以四季劇團及寶塚歌舞劇團為核心,而寶塚歌舞劇團是相對來說更知名的;最後我們台灣也有發展出獨特的音樂劇風格,其中本土化是最具特色的。

返回頂端